首页 > 为农服务 > 农业技术 > 正文
化肥的酸碱性与合理施肥
2005-05-30 点击:5963

了解化肥的化学酸碱性和生理酸碱性,根据土壤的酸碱性针对使用,有利于改良土壤的酸碱性,减少化肥有效养分的挥发损失或固定,提高肥效。

化肥的化学酸碱性是指肥料溶于水中所呈现的酸碱性,按这一定义,可把化肥分为化学酸性肥料、化学碱性肥料和化学中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等,溶于水中呈现酸性或弱酸性,称为化学酸性肥料;氨水、碳酸氢铵、钙镁磷肥等,溶于水中呈现碱性或弱碱性,称为化学碱性肥料;尿素、硫酸钾、氯化钾等,溶于水中呈现中性或近中性,称为化学中性肥料。

化肥的生理酸碱性是指肥料施入到土壤中,经过作物的吸收作用以后,土壤所呈现的酸碱性。根据呈现的酸碱性不同,可将化肥划分为生理酸性肥料、生理碱性肥料和生理中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是常用的氮素化肥,施用后可在土壤中分解为铵离子、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虽然这些离子均能被作物吸收利用,但植物吸收的铵离子量远远大于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因而大部分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遗留在土壤中;同时作物吸收铵离子,又释放出氢离子,使土壤呈现酸性,称为生理酸性肥料;钙镁磷肥、磷矿粉等肥料施入土壤后,经作物的吸收利用,土壤呈现碱性,因而被称为生理碱性肥料;碳酸氢铵、尿素等施入土壤经作物吸收利用后,土壤呈现中性或近中性,称为生理中性肥料。

因此,在购买化肥给作物施肥时,应根据土壤的酸碱性、作物对酸碱的敏感性及水浇条件,选用施用化肥的种类,合理施用,以提高肥效。中性土壤一般对肥料酸碱度要求不高,只要讲究施肥技术就能较好地发挥肥料的效果。但是过酸或过碱的土壤不仅不利于作物生长,而且会迫使土壤溶液中大多数营养元素有效性降低,保肥供肥性变差。为了更好地发挥肥料的经济效益,在碱性土壤上,应当选用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如硫酸铵、氯化铵、过磷酸钙等;在酸性土壤上,应当选用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如钙镁磷肥、磷矿粉等。这样可以通过肥料的酸碱性去中和、调节土壤的酸碱性,使其逐渐向中性方向转化,以提高肥料养分的可溶性、可给性和有效性,这也是改良土壤的重要措施之一。反之,若长期单独在酸性土壤上施用酸性肥料,会使土壤酸化、板结化和贫瘠化;而在石灰性或碱性土壤上,偏施碱性或生理碱性肥料,就会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结构恶化和肥力退化。

 

常用化肥的化学酸碱性和生理酸碱性

化肥类型及名称

化学酸碱性

生理酸碱性

碳酸氢铵

碱性

中性

硫酸铵

弱酸性

酸性

氯化铵

弱酸性

酸性

硝酸铵

弱酸性

中性

尿素

中性

中性

过磷酸钙

酸性

酸性

重过磷酸钙

酸性

酸性

钙镁磷肥

碱性

碱性

磷矿粉

中性或微碱性

碱性

钾肥

氯化钾

中性

酸性

硫酸钾

中性

酸性

复合肥

硝酸磷肥

弱酸性

中性

磷酸一铵

酸性

中性

磷酸二铵

微碱性

中性

磷酸二氢钾

弱酸性

中性